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一本好书,享一份幸福。(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子言读书。ID:zyds60 ),关注公众号回复数字“1892”即可下载阅读本书。还可看我的最新书摘读书笔记,免费看书听书,看我推荐的好书。
1.写了什么?
孩子成长有三个关键年龄,不同的关键年龄需要有不同的关键教育。若在关键年龄及时为孩子提供关键教育,孩子将获得健康发展。若错过了关键年龄,就会导致“潜能递减”。
《如何让孩子性格好、身体好、学习好》从孩子成长的三个关键年龄点出发,共分为三个专题:专题1:三岁前后的感性教育;专题2:九岁前后的规则教育;专题3:十五岁前后的意志教育。旨在为父母,尤其是新父母提供家庭教育指南。
2.作者简介:
刘良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研究领域为: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哲学,家庭教育学。已出版学术专著8部。
3.试读:
专题1 三岁前后的感性教育
不同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对孩子关键年龄具体阶段的划分有不同的说法。中国人的经验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说,小孩在三岁前后的发展将影响七岁前后的性格,而在七岁前后将形成比较稳定的、伴随终身的性格。但是,就关键年龄而言,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三岁前后、九岁前后和十五岁前后。
三岁前后是孩子感性教育尤其是情感、语感和动感发展的关键期。九岁前后是孩子规则教育的关键期。十五岁前后是孩子理性发展尤其是意志力发展的关键期。
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为什么是三岁前后、九岁前后和十五岁前后?相关的依据主要来自卢梭(J.Rousseau)的教育阶段理论、皮亚杰(Piaget J.)的发展阶段论和埃里克森(E.Erikson)的人格心理学。有关敏感期的讨论则主要参考蒙台梭利(M.Montessori)、洛伦茨(K.Lorenz)和哈罗(H.Harlow)的理论。
第一章 三岁前后的三个关键教育
在很多父母看来,三岁前后的孩子主要是长身体,几乎没有智力或感情的增长。比如,人们一般不指望三岁前后的孩子有逻辑推理能力、强大的数学计算能力,也不指望这个时期的孩子能够尊敬父母、遵纪守法。这样看来,三岁前后的孩子似乎既无智力,又无情感。但是,人们很难想象,三岁前后的孩子既长身体,更长智力和情感。
问题在于:人们更愿意关注孩子的身体发育而不那么关注智力和情感的发展。人们只知道,如果孩子在三岁前后处于饥寒状态,会导致身体发育受损。却很少有人关注,如果孩子在三岁前后没有人为之提供智力发展的必要刺激,这个孩子将终身“弱智”。如果孩子在三岁前后没有人为之提供情感依恋的安全感,这个孩子可能成为情感冷漠、薄情寡义的人,也有孩子因从小生活在冷漠的环境中而成为焦虑、暴躁、具有攻击性、敌视他人、偷窃或具有其他反社会行为的人。
三岁前后的孩子处于皮亚杰提出的感知运动和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是婴幼儿情感、语感和动感的敏感期及发展的关键期。孩子主要通过看、听、触摸等感觉来认识世界。家庭教育的第一个关键期是三岁前后,尤其是“前三年”或“一千天”。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孩子究竟有哪些敏感期?在儿童的敏感期,家长和老师究竟应该为孩子提供哪些帮助和支持?
刘良华《如何让孩子性格好、身体好、学习好》完整电子版下载请关注公众号下载阅读。(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子言读书。ID:zyds60 ),关注公众号回复数字“1892”即可下载阅读本书。还可看我的最新书摘读书笔记,免费看书听书,看我推荐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