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子言读书”(ID:zyds60),免费看书、听书,查看我的更多读书笔记。
我这两天在读日本作家印南敦史的一本《快速阅读术》,因工作关系,作者每天要读两本书,一年下来要读的书超过700本,并且还要做每本书的书评。他总结了一些快速阅读的技巧,我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分享给大家,方法肯定不适合所有书所有人,但却有其可取之处。
一、你一直以来信奉的读书理念是对的吗?
走出阅读的误区:
误区1:读的越仔细,记住的越多,学到的越多;
误区2:想纯粹的复制作品的内容 ;
误区3:所有的书都需要仔细阅读 ;
误区4:快速阅读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误区5:我没有时间阅读
二、现在,让我们来纠正自己的偏见
有些书适合快速阅读,有些书不适合。(适合快速阅读的书籍有商务类、励志畅销类等,这些作品大都层次分明,中心点突出。而故事情节类,学术类就难以快速阅读,故事类你无法跳读,除非你能猜到它的情节脉络。)
即使是仔细阅读,记不住的还是会遗忘。 读书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复制100%”的原文,而是在于“邂逅1%”的收获。 这个很容易理解,例如学诗,我们记忆最深的是一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而非全诗。一本书也是一样的,很多时候你可能只为邂逅其中的一两句话。
3.没有时间阅读?其实是你没有培养习惯,那么怎样才能培养你的阅读习惯?
① 每天在固定时间阅读10分钟,使之成为习惯。
尽量选择早上头脑清醒的时候阅读,当然这个因人而异。
②先选择可以快速阅读的书阅读(自己有兴趣同样重要)。
可以快速阅读的书的特点:贯穿全书的线索较少,相对独立的章节较多,无论选择从哪里开始阅读都能有所收获。
应用9:1原则,即9本快读书和一本慢读书。可交替阅读,尽量先读慢读的书,后面的时间读快读书提速。
③尽量一天读完一本书,不要拖沓。
如果花费较长时间仔细阅读,那么单位时间的阅读密度就降低了,而且不容易把握住书的全貌,因此本质上只是一次非常浅陋的阅读经历。
三、如何快速阅读
呼气式阅读法
什么是呼气式阅读法? 作者把读书比作人的呼吸。吸气就是读,呼气就是写。
呼气式阅读步骤:
①摘抄记录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段落 ;
②从自己摘抄的部分选取出最精华的一句 ;
③一行评论:回顾自己对那一句喜欢的原因并记录下来,这有利于回顾整章甚至整本书 ;
④自我评定读书足迹:回顾自己的摘抄与感想,确定自己的读书意向。作者建议大家使用笔和纸来做读书笔记,这有助于理解,当然电子时代用电脑或手机输入也是一种方法。
怎样流水式阅读-跳读?
①以小标题为单位跳读。跳过不必阅读的部分,并不会影响我们对书籍内容的整体理解。
②判断小标题下是否需要阅读,如不需要直接跳读。思考各个小标题之间的联系,选出要点进行阅读。
怎样判断可以跳读?
作者为了区分同类书籍而加入自己的自序。
商务类书籍中穿插的故事,可以跳读。
渲染读者期待或者危机的文字,可以跳读。如“读完此书,你怎样怎样的句子段落”。
快速阅读的技巧是什么?
认真阅读序言和目录。了解书籍整体框架。
部分章节只读前5行和后5行,判断自己是否需要阅读。大部分情况,中间的部分都不影响你对整体的理解。
关键词搜索,搜到自己喜欢的或者需要的部分细读。这种方法,尽量自己提前想好关键词,如“苹果”这个关键词,你是想找有关苹果的价格,介绍还是别的,提前在自己脑子中编排好关键词,再搜索会事半功倍。
掌握和阅读的节奏。就像听音乐一般。 具体说来,就是要拥有两种以上的阅读节奏。不仅要有仔细阅读时的基本阅读节奏,还要有1.5倍速的中速阅读节奏,2倍速的高速阅读节奏,以及5倍速的流水式阅读节奏等。像这样,设计出多层级的阅读节奏以备随时调用。
四、综上所述,想要快速阅读,首先要纠正自己的偏见,不是所有书都不能快速阅读,对很多书来说,快读和慢读的效果其实是一样的。其次,多作摘抄整理,尽量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总结,让书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理解的知识。然后,遵循一些可以快速阅读的方法,如小标题跳读法,只读每章的前5行和后5行判断自己是否需要阅读。最后,培养自己的阅读节奏,像听音乐一样,争取成为一名阅读的调音师,自己掌控节奏。
很多人读完一本书后,感觉跟没读一样。其实自己多做读书笔记,多用自己的话总结,还要多思考,用批判性的眼光对待作者的态度,这样才能把读的书变成自己的知识。速读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书籍,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多读自己需要的,还要读故事情节类的书,这样不至于自己的大脑贫瘠。多读书,给自己浮躁的世界寻找一个宁静的小窝。
微信关注“子言读书”(ID:zyds60),免费看书、听书,查看我的更多读书笔记。